26 伯林III:你想要的是哪一种“自由”?
你好,我是刘擎,欢迎你来和我一起探讨西方现代思想。
上节课我们讲了伯林的价值多元论,这一讲我们来说说伯林一生最著名的成就,就是他澄清了“自由”这个词的涵义。
“自由”的涵义需要澄清吗?其实自由这个词,说简单好像也很简单,就是不要管我。在美国,小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很早就学会用的一个词,就是no。你看,小孩子都知道说,不要管我。这就是自由最原始的涵义。
可是等小孩再长大一点,就会发现,没那么简单。比如父母要送他去上兴趣班,小孩说,不,我不要去,我要自由地待在家里。父母不会答应,孩子还是得去。但他去的可能是一个足球兴趣班。他发现,在球场上飞奔踢球的感觉太好了,好像体验到了真正的自由。
那么,在球场上奔跑的自由,和爸妈别管我的自由,是同一回事吗?你看,自由的涵义真没那么简单。
伯林发现了一种澄清的方法,就是把自由这个概念剖开,分成两种类型。谈论自由的时候,先要搞清楚说的是哪一种自由。从此之后,人们对自由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推进了一大步。再谈论自由,如果不提伯林的工作,好像就还没有入门。
那么,伯林究竟是怎么剖析自由这个概念的,两种自由有什么不同呢?分清楚这两种自由,到底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讲,我们就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摆脱障碍的自由”和“实现目标的自由”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伯林说,在思想史上,自由可能有过两百多种定义,但有两种核心的自由概念,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伯林把这两种自由叫做“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消极和积极对应的英文形容词,就是negative和positive,其实也就是“负面的、否定性的”,以及“正面的、肯定性的”意思。
消极自由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不想要什么、就可以不要什么,英文是free from。而积极自由就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去做,英文是free to。 换句话说,一个是摆脱障碍的自由,一个是实现目标的自由。
可能有人要问,摆脱障碍,不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这不是一回事儿吗,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有区别。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不想被抢劫,并不等于你已经决定了要把这笔钱花在哪里。你要摆脱一种外来的干涉,并不需要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消极自由强调的是,维持一个不受干涉的领域。在这个意义上,消极自由更像是一种机会 ,只要保留了这个机会,就算什么都不做,你也保持了你的消极自由。
但积极自由就不一样了,它是“实现某个目标”的自由,你要是什么都不做,那就麻烦了。也许你会说,我的目标就是“什么都不做”,不可以吗?
这就要说到积极自由的一个特别之处。首先要知道,自由必定有一个行动主体。但 在积极自由的概念里,主体常常有内部的划分 :有一个是“真正的”“高级的”“理性的”自我,还有一个是“虚假的”“低级的”“非理性的”自我。积极自由的目标,往往指的是,那个理性的自我能够主导自己,去实现高级的目标。
比如你下决心要去健身房锻炼,却又总是犯懒,一下班就不想动了。你想,反正也没有人催我,玩20分钟手机再去锻炼吧,结果玩了两个小时,最终也没有去健身房。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滥用了自己的消极自由,也没有实现积极自由。
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自律给我自由”,这里说的自由,就是克服自己非理性的一面,实现积极自由。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什么都不做”,那就要检查一下了,什么都不做,是因为懒惰吗?是因为自暴自弃吗?如果是这样,你就是屈服于非理性自我,抛弃了自己的积极自由。
危险的“概念魔术”
好了,现在搞清楚了,我们说的自由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消极自由,就是不受到外部的干涉和阻碍,另一种则是积极自由,就是可以用理性来掌控、实现自己的目标。
搞清楚两种自由的区别,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吗?意义很重大。让我描述一个场景故事来解释吧。
你开车去上班,马上就要迟到了,但这时你突然犯了烟瘾,很想绕路先去买包烟。可是这时,坐在副驾驶上的你的好朋友说话了,他劝你不要这样做。你对他说,你别管我,这是我的自由。
你的朋友发脾气了,他说这不是真正的自由,他逼你下车,让你坐到后座,然后他来开车,把你送到了公司。你有点不高兴,但他说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你想了想,觉得他说的也对。
一个月之后,你厌倦了这个996的工作,想要辞职不干了。你的朋友又出现了,他劝导你说,这个工作最符合你的长远利益,你现在太年轻,不懂事,必须听他的教导,他甚至每天早上亲自来把你绑上车,送到公司。他说,这个工作才是你真正想要的,虽然现在你还不明白。那么现在,表面上他强制了你,但在本质上,是让你实现了你一时还不明白的、却是你真正想要的目标,让你得到了更高的自由。
说到这,你会不会觉得,像是在看恐怖片,有点毛骨悚然了呢?
其实,这个“朋友”是一个隐喻,可以代表任何一种权威,他用积极自由的理论,把“强制”变成了“真正的自由”。
伯林说,这是一种危险的“ 概念魔术 ”。但敏锐的你很可能会质疑伯林,为什么呢?你仔细想啊,父母送小孩去上学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强制有时候也是有必要的,怎么能说是危险呢?难道消极自由就一定高于积极自由吗?伯林自己不是说过,多元价值之间不分高低上下吗?
这个质疑非常尖锐,伯林会怎么回应呢?
为什么积极自由容易被滥用?
伯林明确说过,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都是正当的终极价值,原则上没有高下之分。但这两种自由都可以被滥用和扭曲,伯林想强调的是,积极自由的扭曲和滥用更具有欺骗性,更值得警惕。
伯林承认,在特定情况下,强制可能是必要的,消极自由有可能需要向其他价值让步,甚至做出牺牲。
但是,牺牲就是牺牲。当自由必须被牺牲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说“这是牺牲了自由”换来了安全、秩序或者别的什么。而不应当玩弄“概念魔术”,把牺牲改头换面变成“更高的自由”。
如果因为一个人幼稚、蒙昧……必须强制他才能使他不受害,那么就应该说,这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对他实施了强制。但正当的强制依然是强制,不能被曲解为“顺应了他真正的意愿”。
积极自由本身是重要的价值,但它太容易被扭曲和操纵了。伯林警告说,很多奴役他人的做法,往往就是借助“积极自由”来给自己正名,但这常常是一种滥用。
为什么积极自由更容易被滥用呢?伯林说,因为 与消极自由相比,积极自由离日常生活和经验世界更遥远。
回到经验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追求自由,是因为我们能体验到自由的反面。我们有一种普遍、深刻、强烈而朴素的体验,就是强制,强制的极端就是奴役。“强制”这种苦难的体验与自由有最根本、最切近、最直接的关联,我们对自由的渴望,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对强制的不满,对奴役的反抗,所以我们会大声喊出“不要强迫我!”。
这是一种否定性的愿望,它和强制与奴役相伴相生,跨越了文化和历史,是最为普遍的人类经验之一。
所以伯林说:
“自由的根本意义是摆脱枷锁、摆脱囚禁、摆脱他人奴役的自由。其余都是这个意义的延伸,或者是某种隐喻。”
自由这个词实在是用得太广泛了,但如果这个词只能用来形容一种状态,那么最有资格被称为自由的,就是“不受强制”。所以,在两种自由中,消极自由更接近这个词最原初的涵义。
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说伯林更偏向消极自由。因为 他认为,用消极自由的概念来理解自由,能让我们铭记自由最原初的含义, 避免在眼花缭乱的概念魔术中迷失,也更有助于我们分辨出“假自由之名行反自由之实”的伪装和欺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总的来说,伯林揭示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区别,但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伯林并没有否认积极自由的价值。他强调的是,两种自由都可能被歪曲和滥用,但相比之下,积极自由的滥用更具有欺骗性,更需要我们警惕。
毕竟,在伯林看来,20世纪的政治历史中最为触目惊心的一幕,就是以自由的名义来实施强制,并宣称强制的结果是“实现了真正的自由”。这是伯林最为深恶痛绝的“概念魔术”。
而伯林之所以要剖析自由的概念,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揭露这种概念魔术,提醒人们保持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问答
最后留一个问题给你,你可以想一想今天自己做了些什么,在哪些事情中你保持了自己的消极自由,又有哪些事情,是实现了自己的积极自由呢?想听一听你的理解。
编辑按:26讲的小加餐,刘擎老师已经发布在知识城邦。
第二十一次小加餐,刘老师来了一次“深夜食堂”,为你补充讲解了关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那些在课程中没来得及提到的内容。
课程里,我们说了被扭曲和滥用的积极自由。那么,没有被扭曲的积极自由又是什么样的呢?
被滥用的积极自由,最要让我们警惕的信号又是什么呢?(老师在这里举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小例子。)
然后,关于消极自由,消极自由是摆脱障碍的自由。但是,伯林说,障碍并不是一般的障碍,而是有着特殊的限定。要理解这些限定,就请你到加餐中去详细了解吧。
这一次特别有趣的深夜食堂加餐,请你→戳这里观看。
划重点
1、伯林说,有两种自由,“消极自由”是摆脱障碍的自由,“积极自由”是实现目标的自由。
2、伯林明确说过,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都是正当的终极价值,原则上没有高下之分。但伯林想强调的是,积极自由的扭曲和滥用更具有欺骗性,更值得警惕。
3、积极自由更容易被滥用,是因为它离日常生活和经验世界更遥远。如果自由只能用来形容一种状态,那么最有资格被称为自由的就是“不受强制”,而消极自由更接近这个最原初的涵义。


热门留言
王坤: 积极自由的人说 老师必须加餐 消极自由的人说 老师不加餐也行 积极自由的人说 老师要通过加餐给学生更多的成长才是自由 消极自由的人说 老师想不加餐就可以不加餐就是自由。 积极自由的人说 请得到强制老师加餐来帮助老师实现自由。 消极自由的人说 让老师不受强制才是实现自由。
伯林说:警惕积极自由者的感念魔术,不要忘了自由的本意是不受强制。
哈耶克说:强制老师放弃自由来换取加餐的,即得不到加餐又得不到自由。
我说: 所有人都需要加餐 老师是人 所以老师必须要加餐 裘德说我也是人我不要加餐 波普尔说:结论被证伪,归纳法不科学。
阿伦特说:不要拿伯林的问题问我,老娘是原创性思想家,还有我不信任何自由主义,孤立和孤独催生了极权主义。
鲍曼说:强制老师加餐的都是霸权哲学,这些人为曾经为特朗普执政铺平了道路。还好这次连任估计要泡汤了。
萨特说:自己加的餐自己负责,老师和学员都是选择的负担。
康德说自由不是想加餐就加餐 自由是不可以加餐就能让自己不加餐。
阿德勒说 你想要通过加餐获得别人的关注,你就是不自由。
苏格拉底说只知道加餐就是不自由。
柏拉图说 我们总是东张西望而忘记了加餐就是不自由。
约翰洛克说 你担心没时间和精力加餐就是不自由。
大卫休谟说 只知道看加餐对成长没有领悟就是不自由
卢梭说 人天生自由但是无往在加餐中。
黑格尔说 加不加餐 自由都是合理的。
叔本华说 加餐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尼采说 看到加餐的自由,就可以忍受看不到加餐的不自由。
我就提醒下刘擎老师记得加餐。
陈C:最初听到与自由相关的,类似伯林“两个自由”的概念,是“做什么”的自由和“不做什么”的自由。当时就曾经有过两种自由必产生冲突的疑惑(“我是为了你好~”“就不听就不听!”)。
听完这几讲总算是感觉略微明白了一点。因为价值的不可公度性,就不存在比较、交换或者“抵消”,假自由之名行强制之实也就有了一些破解的可能。牺牲终归就是牺牲,不论牺牲掉的是什么,都不能够以“为了真正的自由”为借口一言而蔽之;要把话说清楚,把不同的价值诉求摆在“阳光之下”,方可谈取舍。
“这是为了你好”、“为了真正的自由”这类话,和上一讲思考题中的“正义才是真正的仁慈”、“平等才是真正的爱”相似,都可能是以混淆概念为手段,掩藏真正的目的。伯林提醒我们的,不仅仅是重新理解“自由”这件事,也包含着哲学思考中一件最基本的事情:辨明概念。不要和稀泥,避免“鸡同鸭讲”,概念辨析清楚,逻辑才能清晰,思考才能理顺,不给虚伪与欺骗的“文字游戏”留下空间,过后才会有真正的共识与信任。
刘擎(作者) 回复:你好,我是这门课的编辑。您说的很好呀~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误解,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不是“必定产生冲突”的,比如文中那个去健身房的例子,如果玩了20分钟手机之后,还是自己振作起来去了健身房,那么就同时保持了消极自由(整个过程没有受到外部的干涉或阻碍),也实现了积极自由。
王黎璐:我早晨起床,不再留恋温暖的被窝,晨读、学课、写留言,积极自由,这是用理性来掌控、实现自己的积极自由。拒绝了妻子的建议,开车而不是步行去单位上班,是不受到外部的干涉和阻碍,保持了自己的消极自由(笑)。 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是相互包含的:积极自由以消极自由为目的,消极自由以积极自由为前提。两者恰如其分的融合,构成了我们日常理解意义上的自由概念。在伯林看来,自由就是选择,在至少两种彼此竞争的可能性之间不受强制地做选择。自由有程度之分,衡量的标准就是做选择时是否存在障碍,以及行动机会的多少。如果没有积极自由——要求做自己的主人、 自我做决定的意愿和能力,消极自由所要保有的不受侵犯的领域将失去意义;如果没有消极自由的规制,积极自由就很容易越出必要的界限,对他人进行干涉,构成对自身的背叛。
小花牛:刘老师,最近疫情期间不能出门是一种消极自由还是积极自由呢?
刘擎(作者) 回复:我认为是正当地限制了消极自由,向安全让步。自由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价值,在一些情况下也不是最优先的价值。
露奇露奇:消极自由是“我不想”, 积极自由是“不,你想”。
消极自由应该是一种常态必备防身武器, 积极自由应该是某个如无必要,别拿来用的终极大招。
消极自由的难点在于让个体意识到边界在哪, 积极自由的重点在于你要明白为了哪些更重要的事,让渡了宝贵的消极自由。以及,精密的计算是否值得。
中武妖:刘擎老师,在学校的时候因为非常反感灌输式的教育,学习非常的差。而在《得到》学习是主动学习,每天乐在其中虽然很累但是我不痛苦。反观学校学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大家忘记了学习的目的,为了学习而学习,在这样被动的学习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绝望。我本身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很多人和我聊天之后发现为什么我知道很多,考试的时候成绩却一般,我告诉他们我只学习的喜欢的东西,考试不考的东西我都知道,考试考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对于在学校读书时候的消极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痛苦。当踏入社会的时候才会发现,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这正好符合我的理念,就是发挥自己的长处,让自己可以拥有见识,认知,思维,可以看懂事物背后的逻辑。我就用一个爱马仕的铂金包来说明问题,有本书《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一个铂金包》其中就讲到,一个在纽约上东区的妈妈需要一个铂金包,为什么要铂金包还必须是鳄鱼皮的,还是湾鳄皮的,在普通人看来是价值,可是在我看来是一种销售模式。很多人懂奢侈品,懂商业,可这这些人不懂鳄鱼,不知道湾鳄就是澳大利亚的咸水鳄,不知道尼罗鳄,扬子鳄,凯门鳄,长吻鳄,短吻鳄,恒河鳄等等。咸水鳄的皮颜色最淡,最适合染色,鳞片形状最好看,最稀少。其他的鳄鱼很多都可以养殖,有的每年还有捕杀配额,鳄鱼皮根本就不稀缺。但是奢侈品要维护自己的品牌,要维护自己的价格,就需要让不在意奢侈品的人拿着铂金包,让那些买得起,身份不够的人买不到,让那些没有钱的人买小配饰。这才是奢侈品的经营之道,如果没有对鳄鱼的了解,根本就无法诠释整个奢侈品的商业形态。所以当我使用我的自由的时候,我才能让我自己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毕竟我对于知识感兴趣,非常的反感灌输知识。
新手上路:消极两个字很容易给人误导,这种自由是负面的。个人理解这种消极自由倾向于“无为”,像庄子那样,有一个不受干涉的领域漫无目的地“蔬食而遨游”。积极的自由倾向“有为”,但貌似“有为”的自由容易被滥用。 作为一个深入思考自由的知识分子,伯林曾在苏联低调地拜访了几乎隐居了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亲身感受到苏联极权下女诗人被剥夺自由的处境,并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基于相同感情,他还匿名写信反对给《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这样会使作者在苏联陷入更凄惨的境地。 正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伯林致力于两种自由的研究,澄清了“自由”这个词的含义,人类得以在20世纪下半场逐渐觉醒,开启远离和打破奴役枷锁的新生活。 常常看到很多网友用“唱唱反调”,“不喜勿喷”之类的网名,公开提出反对意见,说明人们对日常享受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已经司空见惯,但源头是柏林这些思想者的深刻洞见,是他们留给21世纪人类的礼物。 离家上班前对孩子交待:如果你觉得老师的网课不是那么有趣,你可以选择逃课。但相信你会有自己更棒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我自己呢?很多人用来聊天的时间,我关上办公室的门静坐,把它作为拓展自己见识的机会,努力完成一天的学习计划。
老张不老:犯懒不去健身房了,为什么是滥用了消极自由,而不是顺从了非理性的自我呢?我觉得这里没有消极自由,去不去健身房没有外部的干涉,只有自身的非理性惰性在干涉。
刘擎(作者) 回复:你好,我是这门课的编辑。因为这里利用了“没有人管我做什么”,肆意地放任自己了呀。所以是滥用了消极自由。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是可以同时实现或者说同时存在的,比如你在没有人干涉的情况下,自己完成了去健身房锻炼的目的,就是同时保持了消极自由和实现了积极自由。
佛祖门徒:我理解伯林对两种自由的论述:消极自由意味着主体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有做不同事情的多种不同选择,在这多种可能的选择中,他将选择其一,并决定是否付之于行动。积极自由强调我希望我的生活与决定取决于我自己,而不是取决于随便哪种外在的强制力,我希望成为我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意志活动的工具。 人之为人在于不完美的人性,在于个人的自由选择,完善的人性不是人性而是神性,没有选择的自由是强制。 自由与责任共生。有自由才有责任,责任必须以自由为前提,没有自由的责任是奴隶的责任,没有责任的自由是对自由的误读和曲解。那些历史规律的思想发明者们、那些启用历史规律的政治家们,忽略的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对个人责任观念的消除和对个人责任行为的消除。如果没有个人责任,没有了个人能力,没有了个人的自由选择,人性就是在自然弯曲之中增加了社会扭曲。“自由令人讨厌地包含着责任,卸下自由与责任双重负担,在许多人的心灵中,是最受欢迎的快慰之源”。 无论是积极自由还是消极自由,其本质是不变的,都是“阻止某事或某人——阻止闯我的领地或宣称对我拥有权威的他人,或者阻止妄想、恐惧、神经症、非理性力量的入侵者与暴君。”消极自由是积极自由的前提,没有消极自由,积极自由就会背离自由的本意,离开消极自由约束的自由是伪积极自由。积极自由只有被消极自由设定,只有在消极自由的范围内行使积极自由,积极自由才会对自由具有助益性,否则积极自由就成了自由的障碍。
冯博宇:Free from 和 free to 难道不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么?
free from sth 后,总要 free to do sth 才行。比如早上有免于早起的自由,那我实际就是行驶睡个懒觉的自由,睡懒觉也是一项活动。
总感觉这个表达有点不恰当。
刘擎(作者) 回复:没有说消极自由必定没有目标,而是说可以没有目标。想想那个“免于抢劫”的自由那个例子。
杨晔:熊逸在《春秋大义》里也对这两种自由做出了点评,并附诗两首,摘录于此供大家参考。
想起有一段时间,以赛亚·伯林的思想流行,大家津津乐道于他提出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把这两个词做一下庸俗化的理解:我们未必选择be free to(不受约束的自由),但我们可以坚持be free from(免于……的自由)——当造假事件涌现的时候,我们不一定以卵击石地前去声讨,但至少应该不去参与造假,不去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这两种自由,我觉得,倒都有着非常诗意的解释。
一是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 (有件轶闻可做注解:程千帆在《桑榆忆往》一书中,回忆读书时到胡小石先生家去,见胡先生在读唐诗,正是这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胡先生“念了一遍又一遍,总有五六遍,把书一摔,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
二是陈寅恪的《答北客》: 多谢相知筑兔裘,可怜无蟹有监州。 柳家既负元和脚,不采萍花即自由。
这两首诗,上下悬隔千年,而“萍花”或采或否,自由或有或无,都是“把书一摔”,便已经全说清楚了。而以这两首诗来注解伯林所说,恰当与否,我也东施效颦,“把书一摔”好了。这境界,不比“拈花一笑”还要高些?
老腊肉:我是个滴滴司机,昨晚健身跑步至十二点半。早上醒来时,感觉身体还很累,今天是法定假日,上午订单很少,加之外面倾盘大雨!心里自然冒出了‘今天休息’的念头。 1.我经自己的理性思考,车是要出的。休息日总有人要坐车,我从事服务业,服务人群的心一直是有的。疫情已经使我停工了两个多月,家里开销了一大笔费用,出车赚钱是刚需。所以我用理性压制了感性,起床更衣吃早餐出车。我觉得我保持了积极自由。 2.老婆劝我休息一天,中午一家人去吃麦当劳,因为从抢到了政府发的优惠券。她推当今天单少,出车效率不高,今天我赚的钱肯定不多。 老婆的劝阻,应该算是一种外部人为的阻碍,依然出车,我克服了这个阻碍,我觉得我也算是保持了消极自由!
567求学:与消极自由相比,积极自由离日常生活和经验世界更遥远。老师,这句话如何理解????
刘擎(作者) 回复:你好,我是这门课的编辑。可以这样简单地来理解,消极自由更接近于“不要管我”,这是我们对“自由”最朴素的认知。而积极自由就要多绕一层,因为积极自由某种程度上是说“自己管自己”才是自由。比如说“不肯锻炼不是自由,主动去锻炼获得健康的体魄,这才是自由”。相比之下,是不是前者就更直接一些呢? 这里可能有一个障碍,是“经验”这个词。哲学上说的经验,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对于某项事务“经验丰富”的那个经验,哲学上的经验类似于“你的感官体验所构成的总体性的认识”,某种程度上是相对于“理性认识”而言的。
Aria:刘擎老师,您好。我想请教您关于自由的问题。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谁若在自由之外寻找自由的好处,谁就是奴性的」他的意思是:自由的好处就在它本身,自由是因其本身而值得追求,他认为自由是尤其内在价值的;而约翰·穆勒的一位非常出色的批评者詹姆斯·斯蒂芬在其著作《自由·平等·博爱》中直言不讳道「问自由这个东西好不好,就像问火这个东西好不好一样,是没有意义的」他的类比论证是否有效我们先将其搁置,但他却表露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立场:自由根本就没有什么内在价值,只有工具意义,只有自由能带来我们认为好的结果时,自由才是可以被承认的。 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或者说,「自由」到底有没有其内在的价值?
罗耀龙:刘擎老师早!(都已经是下午上班了……)
比如我,在早上4点起床,这是保障了我的消极自由——我要不被打扰的独处时间。同时这也保障了我的积极自由——我要用这时间好好学习得到课程。
但我不会说“学得到课程你就得在4点起来”“你不学得到就是不上进”这样的蠢话。我会尊重他人“好好睡个好觉”“我就想葛优瘫”的自由。
鸿涛:日常中,不参加聚会、不同意一些观点、不吃某些刺激性食物等自我排斥、并能自己做主的,体现的是就消极自由。努力工作、积极学习、开展圈层社交等通过延迟满足而自我理性选择的,体现的是积极自由。
无鱼:关于柏林的自由观,听完刘老师的课,再推荐读一下林垚老师的这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qgNEQKpTvFjLk08--b5PAg 也十分精彩~
Sencer:今日思考,我觉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实现所谓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与人合作,就需要放下一些自己的自由,去接纳一些不自由。在单位中需要做好上级分配的任务,在社会交往中,需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伤害到他人的利益,在家庭中需要共同担负起抚养与赡养的责任和义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是一种责任与担当,选择了什么样的自由,就要接受什么样的结果。那种用某些方式绑架了的自由,只能是别人的选择,只有自己真正的选择,并为之付出的自由,才算是一种真正的自由。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被父亲强迫着画画,在画了七年之后,他拒绝画画,并且为此与父亲决裂。在他父亲离世二年之后,他离开了那座城市,重新又执起了画笔,并且成了一位画家。 人人都会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去选择,去改变,只有那些愿意为之承担选择之后结果,并且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从付出中得到真正想要的生活。不被任何意志绑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能够从那些绑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并且去为之奋斗,这才是理想中的自由。
黄礼贤:你可以想一想今天自己做了些什么,在哪些事情中你保持了自己的消极自由,又有哪些事情,是实现了自己的积极自由呢? 把手机的所有软件推送都关闭,把没用的手机软件都删除等就是消极自由的体现,这种消极自由的意义在于不想让无关的事情干扰自己的生活,不想被强制占用宝贵的时间。 为了在周末享受美食而对自己的行为的主动限制就是积极自由的体现。设定好一早的闹钟,强行把自己从美梦中叫醒,然后迅速的赶到菜市场,购买新鲜的金枪鱼,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研究如何烹饪金枪鱼,然后动手制作美食,最终享受金枪鱼所带来的极致美味。这种积极自由需要自律,但却能体会到消极自由所没有的快乐。
李东方:积极自由总伴随着越界,突破了应有的克制。良性的积极自由的实践,应该伴随着询问,征求同意和给对方选择的权力。支持与协助可以有,干预和插手不应该。
消极自由不应理解为放任与漠视。理想的消极自由的实践,保持尊重的距离。权力退后一步,松绑而后自然孕育,活力涌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