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哈耶克I:没有设计规划,也能形成秩序吗?

你好,我是刘擎,欢迎你来和我一起探讨西方现代思想。

上一讲我们讲了卡尔·波普尔的思想,这一讲我们来拜访波普尔的一位好友,他就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他比波普尔年长三岁,他们都出生在奥地利,最后也都是在英国功成名就。

哈耶克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和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有过一场著名的辩论,持续了20多年,被称为世纪之辩。哈耶克还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声名远扬。但你可能不知道,哈耶克其实还是一位政治理论家。

哈耶克一生中大部分工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从1950到1962年,哈耶克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工作,但并不是在经济学系,而是在著名的“社会思想委员会”担任教授。在我看来,哈耶克首先是一位社会思想家,只有了解了他的社会政治理论,你才会真正懂得哈耶克的思想。

哈耶克的思想非常丰富、甚至是庞杂,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最重要的概念作为抓手,这个概念就是哈耶克提出的“ 自发秩序 ”。

什么是自发秩序?

什么叫自发秩序呢?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有许多规则,规则组合构成了社会秩序。那么规则和秩序是从哪儿来的呢?有人认为,这都是人类有意识地设计和创造出来,换句话说,社会秩序是人类理性的造物。但是哈耶克反对这种观点,他说, 除了人为设计出来的秩序之外,还存在自然生成的规则、自发演化出来的秩序,哈耶克把这种秩序叫做自发秩序。

这里要特别提醒你一句,哈耶克不仅是提出了自发秩序这个概念,更重要的是他明确表示,“自发秩序”更为优越。搞清楚自发秩序的含义,以及他的优势何在,这就是理解哈耶克思想的关键所在。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自发秩序”这个概念呢?我给你讲三个例子,都是哈耶克本人用过的。

首先,一个最直观的、最“纯天然”的例子,就是“乡间小路”。

乡间小路是怎么出现的呢?一开始,田野上并没有路,每个通过这里的人,都会走一条自己认为最好的路线。一条路线只要有人走过,别人就更有可能沿用这条路线,当然后来的人也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新路线。过路的人多了,田野上就会浮现出一条反复被人采用的路线,这条路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乡间小路。

哈耶克解释说,乡间小路的形成当然是人们有意识选择的结果,但它是许多个体分别选择、然后自然叠加形成的。 它不是由哪个权威有意识设计出来的,也没有经过集体商议和规划。这条小路在许许多多的个体选择中慢慢浮现出来,是一种自然演化的结果。

那么,乡间小路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那就是,即使没有任何全面组织、理性规划,没有任何权力和政府的强制介入,也能自发产生出秩序, 这种自发秩序有一个鲜明的优点,就是在秩序建立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强制,也没有伤害任何个人的自由。

当然,乡间小路是非常原生态、规模很小的自发秩序。如果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情况会怎样呢?哈耶克又举了两个例子。

首先是语言,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自发秩序。语言本身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其中存在着规则,就是语法。但如果要问,究竟是谁创造了语法规则呢?你几乎找不到有哪种通用语言是被人专门设计出来的。语言规则,基本上都是在自然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如果你想人为创造一种语言,就算设计得很精致,也很难成功。比如,有一种语言叫做“世界语”,最初是由一位波兰语言学家提出创立的,世界语的语法很严谨,语音也很优美,它是一个完全由人为设计的语言,当初还形成了一个世界语的运动,但它最终也没有成为一门有生命力的通用语言。

当然,语言的历史太过古老,其中也有很多原生态的成分。那如果我们再往前推一步,在更加依赖人为设计的规则系统里,有没有自发秩序存在呢?哈耶克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法律。

法律是一种规则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规范秩序,有严格的法律文本、严密的司法解释,还需要专业人士来实践和运用。这样一个高度规范和专业化的系统,难道也可能能自发演化来形成吗?难道不是一群立法者反复研究讨论,制定法律条文,然后由立法程序通过,法律才能诞生吗?这难道不是完全人为设计出来的秩序吗?

哈耶克说,并非如此,把法律当成完全人为设计的产物,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他指出,在法律能够被成文表达出来之前,社会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不成文的规范,比如“欠债要还钱”“伤害要赔偿”等等。而立法者的工作首先就是把已经自发形成的规则,表达为规范而明确的法律文本。当然,司法实践会对原有的规则做出加工、改造和完善,但不会去系统性地重新设计整个法律规则。英国的普通法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好了,从乡间小路、语言和法律这三个例子中,我们看到,无论原生态的规则,还是高度依赖人为设计的规则,其实都存在着自然生成演化的秩序,也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自发秩序。

不过,哈耶克并没有把人为因素从秩序的生成中彻底排除出去,因为人有意图、要做规划和选择,这也是自然和自发的。就像在乡间小路的故事中,每个人都做出了选择,乡间小路最终才得以形成。但每个人的选择并不是一个系统规划,而是提供多种可能的选项,然后在类似“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中形成了秩序。 所以哈耶克把自发秩序看作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他并不排斥人为因素,但反对把人为设计的意图过度拔高,上升到对社会秩序的整体性规划。

启蒙运动的旁支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会想到波普尔?上节课讲过,波普尔也反对整体性的规划。不错,波普尔和哈耶克算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学术谱系上有重要的关联。在我们的思想之旅中,这两位思想家是两个相邻的景观。

回到西方思想史的大图景,哈耶克和波普尔其实都属于启蒙主义传统的一个旁支。

说到启蒙运动,我们都会想到伏尔泰、卢梭、百科全书派这些法国思想家,他们代表的是启蒙思想的主流传统:相信人类理性的优越性,相信人类能够发现和掌握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真理,绘制出未来发展的蓝图,实现不断的历史进步。

但是, 启蒙传统并不是铁板一块,它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所代表的“苏格兰启蒙运动”。 他们的观点和法国启蒙思想家有所不同,他们也承认理性的重要作用,但反对“理性万能论”,反对那种好像人类的理性可以扮演新的上帝,去改造和规划世间的一切。 苏格兰启蒙运动倾向于把理性看成一种怀疑、反省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掌控一切的能力。

了解了这个思想史的大图景,你就明白了,哈耶克和波普尔不是偶然相似,他们都继承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用审慎和批判的态度去质疑主流的启蒙理性主义,特别是要批判那种认为理性能够认识一切、规划一切的独断论。

我们今天注重批判性思维,很少再有人相信“理性无所不能”。但这种批判理性的观念,在20世纪之前,都不是思想界的主流。直到20世纪,经过了一系列历史事件和思想界的一次次辩论,苏格兰启蒙这个启蒙传统的旁支反过来改造了启蒙传统的主流,这才形成了今天的这种常识。

从“自发秩序”到“理性的自负”

好了,现在来总结一下这一讲的两个要点。首先,我讲解了哈耶克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发秩序”。哈耶克区分了人类社会中的两种秩序,一种是自发秩序,另一种是人为规划设计的秩序。 自发秩序并不是要排除人为因素,它是把人为因素看作系统内部的一个变量,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发展指南。 哈耶克相信,这样自然生成和演化的自发秩序,才是最为可靠的社会秩序。

此外,我还谈了哈耶克与波普尔这两位思想家的相似性,在思想史的意义上,他们都属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传统,反对那种过度自负的理性主义,反对把理性视为无所不能的力量、可以完美规划人类生活的各种秩序。这种弊端被哈耶克称为“ 理性的自负 ”。

“理性的自负”并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在哈耶克看来,人类20世纪历史中的很多灾难,正是理性的自负所造成的。理性的自负究竟为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现实呢?这就是下一讲的内容了。

问答

最后留给你一个思考题: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例子,符合哈耶克所说的“自发秩序”?欢迎到评论区留言,聊一聊你的看法。我们下节课再见。

划重点

1、哈耶克认为,除了人为设计的秩序,还有自然生成的规则、自发演化的秩序,叫做自发秩序。

2、自发秩序有一个鲜明的优点,就是在秩序建立的过程中没有强制,也没有伤害任何个人的自由。

3、自发秩序并不是要排除人为因素,它是把人为因素看作系统内部的一个变量,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发展指南。

4、启蒙传统有一个重要旁支“苏格兰启蒙运动”,他们反对“理性万能论”,倾向于把理性看成一种怀疑、反省和批判的能力。

https://piccdn3.umiwi.com/img/202004/14/202004142216394558739015.jpg

https://piccdn3.umiwi.com/img/202003/12/202003122348501179802379.jpg


热门留言

淸风徐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自发秩序是随处可见的。比如某一区域的方言,像粤语、闽南语、四川话、东北话等。再比如某一地方的美食,像四川火锅、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等。还有像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团体等。这些习俗、语言、组织等,都带有很强的自发秩序的影子,甚至就是由自发秩序慢慢演化而来的。 以前曾看过一本叫《自下而上》的书,其中讲到了宇宙、道德、生命、文化、经济、政府、宗教、技术、教育,还有互联网等16个方面的演变。书中说,这些演变都是一个渐进的、无指向的、不可阻挡的、组合的、有选择性的,在某些模糊的意义上,也是进步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演变。整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演变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非出于人类的设计!我想,这种自下而上的演变思想也包含有许多自发秩序的成分。

佛祖门徒:自由是哈耶克永恒的理想。他继承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以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主。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在所有的自由中,经济自由最为根本,也最为珍贵。如哈耶克所言:“离开了经济事务中的自由,就绝不会存在-----那种个人的和政治的自由,没有经济自由的政治自由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这样的自由只能是少数统治者的自由。 第一、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因此,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第二、没有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和其它自由就很容易从人们身边被夺走。换句话说,其它自由的有效运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们获得、占有和使用财产的自由。凡是损害经济自由的,最终也必将损害到其它自由。对经济自由的压制必将导致政治自由的消亡。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一些人比另一些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由,这样的自由,已不是自由,而是特权。只有每个人都能享受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自由必须是平等的,否则就是特权。 第三、经济自由本身也有着强大的、不应被无视的政治功能。没有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财产权与经济自由,就没有自由市场经济。一个自由竞争的繁荣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中造就了无数个由小到大的、以小为主的经济权力中心,从而阻止了政治权力向中央的集中。所以,经济自由的重要性,绝不低于政治自由。

至尊女宝:如果我们不那么学究式的看待自由主义理论,凭借历史和经验也会发现,并不是所有地区和文明都能无条件地搞自由主义的,比如市场经济。我觉得这可以用广义自发秩序概念来考察,如果说,人的行为就是自发秩序形成的动力,那么,就存在各种的自发秩序,但是,在这些自发秩序之间是有一个组织度区别的,组织度越高的自发秩序越复杂,其中所包含的节点越多,秩序中的博弈也更频繁;反之,组织的越低自发秩序越简单、节点越少、互动也少。看来,我这节课又没听懂,完全没跟上思路……😣

斜阳:“自发秩序”也可以理解为系统论里的自组织,生活中这样的力量很多,最具体的就是亚马逊购物,微信朋友圈,当然还有后来的抖音,它们的发展都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一种多因子互动的增强回路让这些商业形态在自我发展,贝索斯称这种自发秩序为“飞轮效应”,抖音其实也是大V和粉丝互动的二因模型,模式一旦形成,非常稳固,而且有强者愈强的特点,用网络视角看,就是强节点会导致优先连接,一旦一条路出来了,路本身对看到它的人就有导引作用。

贾春叶:跟随刘擎老师学习,他把自己洞察到的思想大家的真谛和拎手传授给我辈,让我们瞬间就抓住了这些现代思想巨擘们的主要思想,真的是烧脑并愉悦着。这节课,非常认同哈耶克的思想,即把自发秩序看作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他并不排斥人为因素,但反对把人为设计的意图过度拔高,上升到对社会秩序的整体性规划。老师在问答中提出的案例在生活中很多,我也举三个例子,一是小区附近的早市就是自发形成的,然后城管部门进行了一些规划,现在形成了一个便利生活且有秩序的早市;二是部分得到同学所建立的“得到同学学习群”,这完全是一种自然演化,大家在群里边讨论学习,分享心得,不亦乐乎!三是早上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经常锻炼的人们自然形成了一个踢键球和一个羽毛球群,并有人自动收费用于网络建设,大家也都没有什么意见。还记住了哈耶克的另外一个思想: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他倾向于把理性看成一种怀疑、反省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掌控一切的能力。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经常提及理性,但却少有人真正地进行怀疑、反省和批判。这无疑是给自己提了个醒,我要这样的理性。

独一村:我举个以“自发秩序”理念治理城市的案例。 深圳市莲花山脚下坐落着中心书城、图书馆、音乐厅、少年宫等文化地标,这里是深圳的文化集聚区。不知从何时起,在中心书城前的广场慢慢自发地聚集了一些民间文化人、街头艺人——给人画像的画家、吹拉弹唱的草根乐队、教写字的书法爱好者、卖工艺品的小商贩…… 随着人数越聚越多,城管部门觉得有点乱,扰乱了城市的整洁秩序,要建栏杆,要规划秩序,要人为管理……但是,市民却有不同声音,于是权力审美与公众审美发生冲突,引发了一场关于城市如何治理的讨论。 讨论的结果是欣慰的,城管部门以包容的心态听取了市民的意见,在自发秩序的基础上,适度做了点儿引导。 如此发展下来,不仅没有像开始担心的那样出现杂乱无章、吵闹失序的景象,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充满活力和自由气息的市民文化景点。周边的市民晚饭后,都喜欢来这儿散散步放松一下心情。 城市学大师芒福德强调城市的“复杂性”——“外来者、流浪汉、商人、逃难者……都对城市的发展有贡献。”多元复杂不是理性设计出来的,而是自发形成自然演化的。

心无猛虎,牛嚼牡丹:我的感觉是自发秩序与顶层设置,是在追求普遍性上的手段不一样,前者是追求个人的善最大化,而后者主要是防止恶的出现,这里我对规则的定义是区分善恶以及达到目标,而规则越是模糊它带来的好处是能让更多的人在规则中有一个位置,换言之最好的规则是让人感觉有规则,而不是手册。因此防止恶不是阻止它出现,是让它合理化,继而升华成被人接受,在理性上能接受,而前者是在感性上拥有选择,我不接受那些虚伪的恶。

金子老师教英语:两个案例 我是老师,会备课,然后上课―― 但是放弃我的“备课计划”是经常发生的事, 因为每一堂课都是与学生们共同创造完成,更多时候是他们自发形成课堂~规则 迟到的规则,阅读的规则,游戏规则,奖励规则,甚至课堂内容与时间安排,他们都可以和我提建议,大部分是他们自发性提出,我顺水推舟而已。 课堂效果好,是因为他们的主动性被尊重。 并非备课好,当然个人知识储备要求不低,应变能力需要好,习惯了,其实是一起享受课堂。

疫情期间,蔬菜问题 小区不让出门,政府安排了社区干部,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统计小区里每家蔬菜需求,4天送菜一次,一开始居民因为缺菜难免情绪激动,问题很不好处理。 但是很快――个人的能力了不起,各种非官方自发购物买菜渠道不知不觉就建立起来了,效率高,反映好,人民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显然更快更好。

也让我见识了――人民的力量。

蝉:市场经济就是最好的例子,每个人独自自主的对接到交易当中。

润总说:滴滴的价格浮动制就非常好地解决了高峰期用车的问题,这显然不是人为规定好总量的出租车能抗拒的。

平常心: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就是某种程度上的由自发秩序形成,由理性接受,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也是一种自发秩序。

圆圆:我想起了詹姆斯·C·斯科特的著作《国家的视角》里提出的“米提斯”,国家的视角,从理性出发,以绝对理性来规划、控制,造成了历史上一些伟大项目的失败,例如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村。他的新著《六论自发性》,也多次提到差异化存在的必要性。例如每一座城市都一模一样,按照城市的模样来规划农村,创造出一种非常有秩序的,干净的生活空间。从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说,这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有部分不被城市接纳的群体就不能生活下去。

讲到这里想起了《人行道王国》,那些在街头谋生的人,看似杂乱无章,但是他们却有了一套自己的规则。

水中林沼:法律中自发秩序的绝佳例子不就是普通法么? 整个普通法都建立在判例的基础上,法条也是从过往判决中抽象出的原则。 在大观天下志微信公众号,有翟志勇老师关于普通法的九篇文章,内容质量不输得到上的课程,完全可以称之为【翟志勇•普通法九讲】。 推荐给大家。

林升芽:想起了一个成语,叫“约定俗成”。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要去对方家里,要提前打电话或发信息通知对方,一是确认对方有没在家,二是让对方提前准备避免冒昧打扰。再比如进门前要先敲门等等。

术子米德(吴惠敏):🤔☕️🤔☕️🤔 自发秩序形成的乡间乡间小路,至少需要时间间隔这个约束作为必要条件,也就是说第一个走的痕迹,要在其被时间磨平之前,影响到第二个、第三个…,如此才能走出那条乡间小路,对吧?

佘天俊:自发秩序,是自然演化,日积月累的结果,毫无疑问这必定符合进化规律,不过这里另外有一个时间变量。 乡间小路,是一种自发秩序,没有集体商议,不损害任何人利益的情况下完成的秩序,但是在讨论乡间小路的时候,其实是站在乡间小路成形之后,如果站在什么都没有的那个时刻,是等待走出一条乡间小路还是先开一条路,又或者乡间小路成形以后,是不是要修修宽,让通行速度更快些,也都是问题。 人为设计和自发秩序,似乎是2个不同维度的东西,人为设计应该是静态的,我现在设计一个怎么样的方案,这个静态方案执行完以后,将控制权交给动态的自发秩序。这就好像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先用价值理性判断,然后用工具理性执行。 哈耶克反对的是在人为设计之后,依然要用人为设计来控制,保持设计不变。理性的自负,可能是否认自发秩序对系统做出的改变。

fanxy:经济学里有很多这种例子,比如说国际贸易中的引力规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和他们的地理距离成反比,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成正比。

虽然这个规律看起来很像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但这显然不是造物主的安排,也不是哪个国家或国际机构计划的结果,而是现实经济中千千万万个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

用户69786863:我认为自发性和理性是处于不同纬度的两种概念,建筑设计中有很多常见的案例,例如城中村,没有经由刻意的规划和专业的设计,完全由驻地村民自发建设。虽然它满足了乡村向城市过度的需求,但不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导致其内部居住环境恶劣,采光、通风、排水、消防都成了大问题。若是从一开始就从宏观的规划纬度理性的去规划整个村的建设框架,在经由每户村民在微观纬度去自发建设,也许就能在整体合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发建设的力量。理性的作用是设计好终点和起点把控整体方向,自发性是让人在两点之间选择最时候自己的路线。

得到高研院深圳-龚世堂:“自发秩序”:广场舞!

蒲草之笑:我真的觉得哈耶克和波普尔在很多观点上与老子的“无为而治”不谋而合。

陈雅文:刘老师,您的这个问题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以前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提到的高峰期的交通状况,就是一个完美的自发秩序啊。😀所有的汽车彼此首尾相接,车距狭小,然而并不碰撞,一旦有一点点空隙,旁边的车就会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突然并线,车距大的时候就加速,车距一小,就又慢了下来!不论怎么堵车,我们最终都会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