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路标:自由主义为什么会“反复死亡”?

你好,我是刘擎,欢迎你来和我一起探讨西方现代思想。

在上一板块,我们讲解了思想家对于20世纪历史的反思。这一讲开始,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板块,探讨的主题是: 自由主义及其批评者

为什么要专门用一个板块来讲自由主义呢?原因很简单,自由主义是西方现代思想的主流,到了20世纪下半叶更是占据了支配地位。但这里有个反讽的现象,就是自由主义虽然是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却一直遭受质疑和批评,而且反复被宣判为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自由主义的多次死亡》。这篇文章对谷歌收录的3000多万本图书做了词频分析,发现自由主义的最初死亡发生在1870年代,在进入20世纪时又多死了几次,到了1920年之后,几乎就是一直在连续不断地死亡。而相比之下,威权主义似乎从来不死,而保守主义只是偶尔死亡。

可是一种思想,怎样才算是死了呢?就是它不再能够成为社会生活实践的指南,只能进入博物馆,成为考古研究的对象了。

自由主义不断被宣告死亡,恰恰表明它还活着,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同时也表明,对于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存在着许多深刻的不满。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 自由主义在现代的发展中遭遇了越来越强的平等主义的压力。也就是说,自由面对着来自“平等”的挑战。

从“特权”到普遍的自由

过去的自由和我们今天理解的不太一样,在古代社会,自由本来是一种“特权”。现在说到“特权”,通常是指 “一般人没有的权利”。但其实“特权”最初的含义恰恰是“个人特有的权利”。英文中的特权叫做privilege,在词源学上说,它来源于两个词:一个是private(私人的),一个是lex(法律),特权就是这两个词合成的。所以特权呢,就是指“私人享有的法律权利”。

那自由和特权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古代,特权与等级制联系在一起。等级结构中,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特权,领主有领主的特权,商人有商人的特权,农民也有农民的特权。比如,领主有权向佃农收税收粮,而佃农有权要求领主保护他们。这里的“特权”,实际上是指“你能够如何自主行动”的意思。换句话说,根据等级位置,你有特定的不受侵犯的自主空间,这就是你的自由。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等级制被打破了,“自由”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法国大革命。大革命摧毁了等级制度,推动了新的普遍自由观念的广泛传播。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生而平等,应当平等地享有同样的自由。

来自“平等”的挑战

但是你稍微想想就能发现,自由和平等之间很容易产生冲突。比如让一个健硕的小伙子和一位天生腿部残疾的人赛跑,说,你们自由竞争吧,结果怎么可能平等呢?那么为了平等,是不是要让竞争的优胜者,把赢得的奖品交出一部分,来补贴失败者呢?但这会不会是侵犯了优胜者的自由呢?

在大革命一开始,普遍的自由权还只是理想,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要求平等地享有自由,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传统的自由主义就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被社会发展淘汰出局,进入历史的博物馆;要么就必须认真对待平等的问题,也就必须平衡兼顾自由和平等这两种价值。

在自由主义的发展中,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如果把我们熟悉的自由主义思想看成一个大家族,家族里辈分最高的,就是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所代表的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利,限制国家的干预,这被称为 古典自由主义 。而到了19世纪,约翰·密尔这一代,出现了所谓 现代自由主义 ,在坚持自由的同时非常重视平等的价值,也就特别关注社会正义和政治民主的问题。

但更复杂的是,随着历史继续演进,平等的压力不断上升,因为要求平等的民众越来越多,而平等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法国大革命虽然宣称人人平等,但当时并没有把女性包括在内。再比如,最初的平等诉求主要公民权利的平等,像是投票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后来就延伸到了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平等。 平等的范围一直扩张,自由主义就需要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不断做出新的回应。

而且自由权利的内涵本身也在发展演变。比如今天有人主张,我们应该有权自由选择自己的性取向,甚至自己的性别。这恐怕是三百多年前的约翰·洛克做梦也想不到的自由问题。

你看,来自“平等”的挑战层出不穷,而自由本身的涵义也不断丰富。最终结果就是,自由主义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派别。比如在政治领域的历史上,法国有过自由放任主义,德国有过秩序自由派,英国有过福利国家,美国有过强国家干预的罗斯福新政,而英美在里根-撒切尔时代都有过新的自由放任主义。

所以,自由主义思想确实就像一个大家族,成员之间血统相近,但每个人呢又不太一样。这么一个大家族,就像家里有一大堆孩子,都去学校上学,有的特别会考试,有的会打篮球,有的会跳舞,但同时呢,有的数学不好,有的语文不好,有的和同学关系不好。于是这个大家族三天两头就会听到表扬和赞赏,也受到接连不断的批评和抱怨。

这就解释了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自由主义一直在“死亡”?其实是因为, 自由主义有着丰富的内在多样性 ,同一个人可能会批评其中的一种,却又赞同另一种。于是,自由主义总是会遭到各种攻击,同时也会获得各种支持。

现代的“三全其美”

当然,自由主义成为主流思想,不仅仅因为内部的多样性。更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社会很难找到另一个方案去替换它。为什么呢?

因为进入现代社会,人们追求普遍自由平等,而在现代世界已经祛魅的大背景下,一旦有了普遍的自由平等,就一定会衍生出第三种诉求,那就是生活理想的多样化。

这样一来, 自由,平等,多元,就成为现代世界无法逆转的基本条件 。如果放弃其中任何一种,世界就会变成和现在完全不同的平行宇宙。要兼顾这三种诉求,这从来就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总是找不到一个完美的方案。

比如激进主义可能更注重平等和多元,但很可能忽视了权利的自由;保守主义强调自由,但可能忽视了平等,也压制了多元性。相比之下,还是现代自由主义或许最有潜力来同时回应自由、平等和多元这三种诉求,兼顾三种价值。所以,虽然一直在被“宣告死亡”,但在整体上,自由主义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接下来的这一单元,我们要探讨的是,自由主义究竟提出了哪些方案,来应对现代世界产生的新问题,尤其是来自“平等”的挑战。同时,也将讨论这些方案遭到了哪些质疑和批评。

“全明星阵容”

最后,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单元出场的七位思想家,他们是: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沃尔泽、桑德尔、泰勒和哈贝马斯。他们七位相互都认识,都出生在20世纪,也都活到了21世纪。其中三位已经去世了,后面四位仍然健在。我还有幸见过其中的三位,和他们有过交谈。

这些思想家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倾向于建立 规范性 的理论。

什么意思呢? 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不是如何来描述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这是社会科学家做的工作。所谓规范性理论,就是要致力于论证社会政治应该怎样安排才是好的。

这些思想家都深受英美分析哲学的影响,他们的论述往往非常抽象和深奥,但他们也延续了哲学分析的一个传统做法,就是用日常生活或者思想实验的例子来激发人们的直觉,帮助思考和理解。在后面的讲述中,我会尽可能把他们本人所举的例子分享给你。

当然,这七位思想家的观点并不相同,有的还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还算作自由主义的批评者,被称为社群主义或者共和主义者。但在我看来,在宽泛意义上,他们都属于自由主义大家族的成员,至少是亲戚。他们的研究论述,代表了20世纪最后30年西方自由主义发展的最高水平。

下一讲,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第一位,可以与康德、密尔等人相提并论的大哲学家,罗尔斯。

问答

最后给你留一个问题来思考:关于自由和平等之间的冲突,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两者之间有没有相互兼容的可能呢?有什么例子能说明吗?想听听你的见解。我们下一讲再见。

划重点

1、自由主义在现代的发展中遭遇了越来越强的平等主义的压力。也就是说,自由面对着来自“平等”的挑战。

2、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多人要求平等地享有自由。传统的自由主义就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被社会发展淘汰出局;要么就必须认真对待平等的问题,必须平衡兼顾自由和平等这两种价值。

3、自由,平等,多元,是现代世界无法逆转的基本条件。现代自由主义相对更有潜力来同时回应自由、平等和多元这三种诉求,兼顾三种价值。

https://piccdn3.umiwi.com/img/202003/20/202003202036033089115382.jpg


热门留言

王黎璐: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社会的一分子,两者并不矛盾,个人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运用“个人”与“社会”的双重视角去理解,自由与平等就可以相互兼容。 从“个人”的视角出发,要求社会制度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为建立一个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的社会提供条件,这样才会使每个人都有可能完成“自我实现”,使个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从“社会”的视角出发,就要求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已从出生之日起就是与他人、与自然万物共同存在的。“他人”非但不是地狱,反倒是构成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自然万物也并不只是人类要去改造和克服的对象,而是人类得以休憩于其中的家园。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平等不只是作为逻辑结果的、次要的价值。两个视角的同时运用也就意味着自由、平等、多元的价值在个人、社会与自然三个领域中的和谐共生。

淸风徐来:谈到自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个体的自由。当然也有群体自由,但我认为那是群体持有某种价值取向,比如宗教信仰等,而去追求的所谓共同的自由。即便在这种群体自由里,也同样存在个体自由的差异。所以,个体自由才是自由最基本的形式。譬如宗教的分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自由总是趋于个体化。 而谈到平等,则是群体中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是个体放置于群体之中,与其他个体发生“关系”时才有的平等。也可以看作是,作为个体置于群体而被同等对待的一种权利。 由此可见,自由往往是趋向个体的,而平等是发生在群体关系之中的。个体与群体,个体自我与群体中的他者,本身就有着天然的矛盾与冲突。 那么自由与平等这两者能不能相互兼容呢,我以为还是可以的。路径有两条,一是作为个体要懂得趋同于群体,就是要把个体利益和价值追求,即个体自由,放到群体中去看待,去实现;另一个则是,作为群体要找到基于其中的个体的普遍利益和价值追求,即群体的自由,加以保护并不断推动与改善,以达到一种普遍的平等。比如,我们的法律中所保护的生存自由、言论自由、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等,就是这种普遍利益和价值追求的平等体现。 当然,由于个体、群体历史文化的不同,信念信仰的差异,价值追求的多元,导致自由与平等永远处于矛盾之中,也同样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既是人类发展的一种悖论,也是人类不断步入更高文明所应面对与解决的重大问题。

陈C:昨天在听书栏目里,听了施展老师对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的解读。结合这一讲的概述,我的一个体会是:自由主义其实从未死亡,但它需要,也确实在参与社会形态与观念的演化。自由主义通过扩充解释范围、兼顾其他价值,乃至重新解释一些重要的概念,使自身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并能继续指导社会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传统自由主义的指导下,西方国家政府奉行“不干预”原则,贫富差距拉大,人们更不自由,对传统自由主义的质疑也越来越多。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而他对自由主义的重新阐述,就包含着对平等诉求的兼顾。

在我看来,讨论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是否能够兼顾这个问题时,应该首先注意“范围”与“尺度”。自由与平等在作为基本权利、个人志向或者制定规则的依据的时候,二者之间的兼容性,似乎也不应该混为一谈。

比如说在讨论作为基本权利的自由与平等时,其实二者在很多场合下会表现为一致的诉求,比如说尊重残疾人平等参与劳动就业的权利,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他们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以平等为原则保护弱者的基本权利,有了保障才谈得上自由。

但是当我们谈到一些其他领域的时候,自由与平等又在多个维度上表现为“此消彼长”的关系。比如经济领域,自由导致贫富分化,要通过分配来促进平等,这时候二者的兼容就更加表现为程度上的平衡,既要保障一部分人的基本权利,也要避免过分追求平等对社会活力的打压。这时候要想做到“兼顾”,可能往往还需要再往深一层探究,多问一句“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是基于个人立场的诉求,还是旨在促进社会多元化与提升活力,还是又有着什么其他的目标?

老张不老:我以为,自由是在纵向挖掘,发展单一主体的深度;平等是在横向燎原,发展广泛主体的广度。两者都在打破着限制进行扩张。两者冲突是必然存在,但其又都同样在扩张自身内涵,这种“物种隔离”说不定会在扩张中达到完全统一。可当下,自由和平等更大程度的表现着冲突,但并不是绝对的冲突。

以公务员考试为例,有各种专业、学历、身份等条件限制,这表明没有做到完全平等对待;但对于具体的一个岗位,又让在报这一岗位的考生中自由的公正竞争,让各自发挥着自己的实力。对于这样的考试,在一定程度实现平等、在一定范围实现自由,达到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可,我认为这就是已达到了自由和平等的一定程度的兼容。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不见得合理存在着,但其存在的自由和平等的平衡,也就是兼容,已经得到许多认可。(嘿嘿,期待更大程度的兼容)

树上鸽子:自由主义是个大家族,这实质上表明了自由主义的理论弹性和衍生能力。自由和平等的内涵在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中也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充,体现了自由主义对现实社会发展要求的呼应。 自由和平等在自由主义中不一定完全冲突,比如机会平等和个人自由就是兼容的,更确切的来说机会平等保障了每个人都可以行使法律规定的自由权利。但是,自由和实质平等之间确实存在冲突,因为每个人的能力、运气存在差异,在自由竞争中就会出现阶级分化和地位差距,有些人晋升精英阶层,有些人沦为社会底层,这种结果上的不平等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时候如果为了照顾底层的利益,那国家常常就会对富人加大征税力度,而这个时候富人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自由)就受到平等的损害。 就社会长远发展来看,自由和实质平等必须要兼顾,如果完全任由自由发挥作用,忽视平等,就会增加社会风险发生的几率,社会发展也会失衡;但如果太过去偏重于结果平等,就会削弱个人自由,造成人们的创新动力和工作干劲不足,社会发展的动力就会不足。因此,虽然自由和平等之间是有抵牾之处,但两者形成的合力却有助于社会良好的发展。单方面强调自由和平等中的任何一方都会因为忽略其对立面,而最终伤及社会而反噬其自身。可以说,自由和平等之间表面上看起来对立,而在更深远的层面上则相互依存。

王檬:给了你自由之身,而不给你平等的平台,那不是真正的自由;而给你了平等的平台,又对你进行自由限制,那也不是真正的平等。

Axelrod吴忠鹤:老师好,在没有学习这些现代思想的情况下,我一个文科小白对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是这样的

对于自由,我认为只要不影响他人的利益和自由,人就拥有对自己的自由权。当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自由的,步入20世纪,这是自由从阶级的限制转换到分工限制的另类表现形式,但是总体而言,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我对自由的看法。

对于平等,我认为机会平等比较重要,过往的历史告诉我们计划经济不可取,市场经济才是刺激人们生产创新意愿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承认人和人有差异,不采取平等分配的方式而是以各自创造财富的多少来分配,但是“最大化”的给每个人的机会,尽管这样仍不完美,但是我们要看到人类从血统观念祛魅之后正在走向一条个体机会越来越平等的发展之路。

浪里小白龙:多元是自由平等演化出来的现象。关键是自由和平等。这两个特别矛盾。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就失去了每个人的平等,保障每个人的平等,就失去了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全世界范围内大体上是更趋向于自由,平等是用来补足自由所带来的缺陷。现代社会的底色就是自由,尼采、萨特论证论证了这一点。

何紫朝:谢谢老师的分享,来回答一下今天的思考题。

我觉得课程里面强调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要求的自由和平等都在变多,但这两者之间本身又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自由主义的理论不断受到挑战。

我觉得自由和平的想要调和,必须找到一个公约数。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要找到一个哲上普世的理论很难。

比如说高考,如果全国统一划线,统一试卷,统一录取。看上去很平等,各个省份完全没有自由,但是考虑到每个省学生的教育程度不一样,实际上也是不平等的。所以要允许省份直接的差异。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过多了又确实会导致不平等。

天秤地坪-青岛:平等和自由没有冲突,平等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平等的结果,不可能有无平等的自由,也不可能有无自由的平等。

甜小姐:我觉得这里"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矛盾就类似于经济学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自由"与"效率"讲的是个体对自我权益的追逐,而"平等"与"公平"讲的是对群体权益的分配。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说,当人们想把蛋糕分得更均匀时,本身就会失去一部分蛋糕被做大的动力。

然后在经济学中,效率由看不见的手,由市场来体现的,不需要干涉和插手,市场在各种需求的博弈中,自然会达到一种平衡,而公平,是需要人为干涉或插手的。大部分时候,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讨论到底需不需要插手和干涉,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插手和干涉,插手干涉的程度又是多少。

那么同理,"自由"是一种自然的无需干涉的发挥,而"平等"就是一种插手与干涉。和经济学中的问题一样,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插手和干涉,插手干涉的程度又是多少,依旧是个问题。

重整旗鼓的肆阿哥:原来以为自由与规则是相对的,到现在才发现原来平等才是自由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半支烟:我认为自由和平等是可以兼容的,只有我们能够尽可能的看清楚自由和平等的边界就可以让自由和平等达成兼容。 比如我们生而为人就会受到很多外部环境的约束,我们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我们的自由就离不开这些资源的支持,而尽可能的能够保证这些基础资源的支持也就是建立基本平等的原则。 而在这个原则之上的自由和平等就存在着无数的边界。如何做到在探索自由边界的同时不去触犯他人自由的基础,这就为自由和平等的兼容创造了可能性。

徐建航:自由主义之所以会反复死亡,是因为自由主义有很多的分身,这些自由主义的分身随着平等的扩展,也是层出不穷。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分身往往经不起人类社会的推敲和思考,所以就会被人们舍弃,从而也就成为了历史中的过眼云烟。

对于现代社会,自由、平等、多元是基本的元素。下面就说说我自己对自由、平等、多元的理解。

自由是指,我有我想做自己想做事情的自由,但这个自由必须对他人是无害的。 平等是指,男女平等,老少平等,众生平等。 多元则是指,你有你的价值观,我有我的价值观,而且这些价值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尺,到底是谁的好,谁的不好,只要是你认为的价值观,那在你自己的价值体系里,那就是你生命的意义。

但从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平等。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美国记者问特朗普:为什么有钱人能够优先接受病毒检测?特朗普说:这就是生活吧?那特朗普是什么意思呢?生活就是:你希望平等,但真正的平等根本就不存在。也许,绝对的平等,往往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另一种情况的不平等。比如:两个人,一个年过70,一个40多岁,都因为新冠病毒成为重症患者,那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该救谁呢?我不敢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意大利每天都在有一线医护人员不得不回答这个问题。而我想说的是,他们不管怎么选择,不管你觉得公不公平,我们都应该至少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也是迫不得已。

Lily:刚刚学完课程看到刘老师在知识城邦的分享,好开心刘老师也喜欢周深!曾经单曲循环连续听他的《雪落下的声音》超过100遍,天籁之音啊!居然听了好久之后才知道他是男的,刚开始心里还觉得有点怪怪的感觉,但每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戴上耳机仔细聆听他的声音,细细品味,他对歌曲的细节处理得太好了,吐字运气的力度把握得也很好,这时候我又会想,管他男的女的,他的歌曲如此好听,听就是了!既然他带给我们如此美好的礼物,安心接受和享受就好。这可能也是现代自由主义“自由、平等和多元”的一个小例子吧。

大梦中人:你是自由的,你也是平等的,你的自由不能损害别人的平等,别人的自由也不能损害你的平等,这样本质上讲自由和平等就是一体的,尊重别人的自由就是平等,尊重自己的自由就是别人的平等,没有自己就没有他人,没有他人就没有自己,要爱人如己不忘初心。

A 成真:将自由与平等拿到我生活中来说的话,冲突大概是我有我选择工作的自由,但我没有选择工作职位的自由,职位上就有可能造成不平等。 我们去工作,或者我们在一个群体里一起完成一件事情,职位的选择上是无法给出绝对自由和平等的,但是工作或达成目的的过程我们是可以做到相对自由和平等的。比如作为领导多听听下属的意见,比如给每个人在自己工作或需要完成的事情上给出充分发挥的空间,这大概是融合的吧! 这是我的思考,请老师指点。

shower:美国大选近日如火如荼,作为一个政治小白,我觉得刘擎老师关于自由主义的几讲可以作为理解(当今)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在自由至上还是平等至上,起点平等还是结果平等,等等问题的背景和入门参考。

坐禅听道:最初是要求信仰上帝的自由,并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在这个层面自由平等是相互支持的。以后延伸出各种自由,多样平等,在不同诉求层面却产生了严重的对峙。所以个人认为不是自由平等产生了冲突,而是它们各自思想的发展所导致的诉求产生了冲突,这也许就是老师讲的后真相时代的原因吧。

蝉:原来自由主义如此多源,每一种都是应对时代挑战的产物,如老师所言,单纯的一种价值已经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确实需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