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01 找不到人生意义,怎么办?
你好,欢迎回到西方现代思想课,我是刘擎,这是我们加餐的第一期。
提醒你一下,在听这次加餐之前,你需要学完课程正文的第1讲到第5讲,才能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内容。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我开了课以后发现,得到有许多用户水平相当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而且有些问题和见解体现出一定的专业素养。我没办法回应所有的提问,但是找到了很多同学共同关心的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古代的观念分歧和现代的“诸神之争”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现代的价值多元和诸神之争。
有位学友问:古代价值观也不存在唯一标准啊,也是不停的抗争和演变,这不是现代才面临的问题吧?差异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
的确,价值观的分歧和冲突,这种现象始终存在。在古希腊就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想,苏格拉底也用不着整天去和人辩论。还有欧洲的宗教战争,当然也是典型的例证。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古今差别: 在古代,大多数人相信,统一的标准是可欲的(desirable),就是好的事情,而且是可能找到的。 也就是说,古代人相信,我们应该信奉一个标准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也是可以找到的。那么价值分歧和冲突就是一种不正常、不可接受的状态,或者说是需要克服的状态。
但现代人就不一样了,我们开始怀疑、甚至不相信存在统一的价值标准,更不用说相信能够获得这个标准了。于是,价值多元就不再是“异常”,而是成为一个“新常态”,不是必须被解决的问题,而是作为人类的处境被接受下来了。 所以,现代人经常会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很正常”。
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对人生意义感到很困惑,怎么办?
第二个问题问的人也比较多,就是在价值分歧和冲突的时代,大家对人生意义感到格外困惑。就是说,我们明白了韦伯指出的困境,那该怎么办呢?许多朋友都有这个疑惑,有些还表达得相当迫切。
我想,这个问题触及到大家的敏感点或者痛点。这当然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在第二单元的课程当中,我们会专门集中探讨现代人的心灵生活和精神危机的问题。
那么,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内容,我们是不是就能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啊?简单的回答是:不能。甚至可以说,我会把你带到更远也更加险峻的“悬崖”,面对深渊……
可这是要干什么啊?我们有问题,是要寻求解决方案,老师你让问题变得更难,是不是不负责任啊?
在我看来,负责不是给你一个安慰剂或者止痛片,把问题给敷衍过去,这是虚假的解决。 负责是帮助你搞明白这个问题的根本困难所在,然后从中获得启发,成为自己寻求解决的起点。 听了第二单元的内容,你就会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了。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剧透”,只给你一点提示吧。
对于精神信仰和人生意义,绝对不存在简单方便的解决方案,但这不等于说我们完全无能为力。也就是说, 我们有许多方式和资源来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心灵秩序,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意义。但是这个过程是如此复杂、多样而丰富,以至于我们没有一个简单的模式,没有一个例题或者标准答案大家照抄就行了。 在人生的问题上,我们就是没法抄作业。
这是一个坏消息,但是,也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呢,是说探索这个问题会常有挫败感,会反复曲折。自己本来以为找到了一个确定答案,可是一次厄运、一次冲击就可能让它全面崩溃,让我们从头再来。寻找意义,常常是无止境的探索,不容易达到所谓安身立命的一种安顿和确定。这样的人生,可能让我们感到疲倦,这就是坏消息。
那么好消息是什么呢?
我觉得,没有标准答案,没法抄作业,这本身就是一个好消息。大家想想,如果有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在那里,而且你能容易地抄到那个标准答案,人生会是多么的乏味啊(so boring and tedious)!如果这样,人就不是作为一个自由的生命而存在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精神迷茫、困惑、焦虑和挫败感,都是我们自由生命的伴随物或者代价,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奇妙之处。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有什么区别?
然后我们说第三个问题,关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区分。
在课程第5讲里说过,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本来有一个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为了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优手段,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陷入太深,最后以至于忽视甚至放弃了最初的目标。
我记得在1980年代时候,学者大多比较贫寒,那时候有经商的机会(当时叫做下海),有些学者就去“下海”经商,但声明这不是目标而只是手段,发誓等赚到了钱就会返回学术领域。后来,成功赚到钱的人都继续做商人了。获得财务自由又回来做学术的人,我只见到过一位,那就是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沈志华老师,其他的我再也没见过。
有一个学友提了很好的问题,他说:韦伯发现了现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同时又反思现代性的问题,那么韦伯展开这种思考的时候,他自己使用的理性是什么?是价值理性还是工具理性呢?
这个问题有深度,要深入讨论需要一些专业性的探究,这里我只能做一个简单的答复。
第一,你要明白, 韦伯讲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没有穷尽理性的所有类型,理性是一个很丰富的人类能力,而且(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者在实践中并不是互不相干的。
第二,在概念上说,工具理性相对容易界定,主要是逻辑推论和因果解释,有利于做计算分析和效率评估。
但什么是价值理性呢?由于 价值问题和事实问题不一样,价值判断更为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价值问题,我们只能靠感觉或者非理性的任意选择。 其实对于价值、目标或者意义这类问题,我们也会做理性思考,否则就无所谓“价值理性”了。
可是,对价值问题做理性探究非常复杂,涉及的变量很多,要求的参照标准也很多,多样的标准彼此之间可能会有冲突(想象一下,你自己在找工作或要谈恋爱的时候,会有多少标准?)。在甄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你会运用理性,当然也包括逻辑推论和因果分析(所谓工具理性)。
不过最重要的,这里有一个哲学上叫做“ 二阶思维 ”的东西,就是说,你好像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所谓“二阶”),对你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所思所想”展开思考,这就是 反思 。
在反思的过程中,你会调用很多很多资源来做评价判断,包括传统的、道德的、美学的和宗教的等等丰富的资源。所以与工具理性相比,价值理性相对来说更为复杂,甚至有些“混沌”,但这种状态不等于“感情用事”、不等于非理性。 所以价值理性,作为一种理性的形态,不那么容易界定。
好,这一讲加餐,就回应这几个问题。
如果你有什么感想和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到我的知识城邦留言。这些加餐最初是在知识城邦发布的,我把这一讲加餐的原始链接放在了文稿最后,点击这里进入原始链接,你还能看到同学们之前的讨论。
我们下次加餐再见!

热门留言
渔樵闲话:尼采说“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但是追求意义的过程很有意义”。我也曾一度追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看完余华的《活着》,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活下去的本身就是意义。看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跳出自己的生活圈走出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看过《血色浪漫》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一场体验,让喜怒哀乐都酣畅淋漓的尽情展现”。这些其实都可以归结过武志红说的“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主义,那就是按照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Silas:每次谈到人生的意义,我就会想到西西弗斯的故事,不断地推着巨石,当巨石滚下来又重新开始,不断地重复.在这么枯燥的工作下,如果不赋予意义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人是需要意义的,也需要确定的意义.但面对多元价值的现代社会,好像我们失去了某个确定的意义.我们不知道哪里才是意义的方向.但是转念一想,这个世界就是不确定的存在,而我们却一直在寻找意义.也许我们不该拥有某个意义,意义就在每一个当下,它是随着生命不断的流动的.不妨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亲自下厨做一顿饭,从摘菜,制作,到享用,感受每一个动作带来的感觉.也许当我们忘记寻找意义的时候,我们就活出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金戈铁马:人生在世,真正的幸福快乐到底来自哪里?我想,应该就是来源于找到人生意义之所在。或许面对人生意义这样的命题,很多人会感到难以回答。不过,我觉得至少我们可以做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了解自己。首先要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与感受;其次要善于自省,不回避自己的弱点。同时,了解自己还意味着充分的信任自己,不被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左右。第二,学会思考。现实生活越纷繁复杂,就越需要平静和沉思;只有独自思考,才能不被他人和环境所左右,才会形成真正有见地的看法。很多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盲从,这就更要求我们有意识的独立思考,从客观的角度看待事物,从全新的视野重新发现。学会思考既是成熟的表现,也是自我能够发挥潜能的重要保证。第三,积极的付诸行动。有想法很容易,要付诸行动却并不简单。这就需要我们有勇气对自我进行挑战,去积极的改变现状。认认真真的做好眼前的事情,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让自己在实践中不断的有所体会和领悟,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加接近人生意义所在。
王黎璐: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在人生的意义上也是如此。 一方面,理性对人类行为不可或缺,因为,理性的对象——“必然性”无时不在发生着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细胞的个体人生,又是不能还原为一种普遍性、必然性知识的。人生是理性概括不了也表达不尽的。人不是黑格尔所谓绝对理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不仅仅是客观规律实现其自身的工具。现代社会强调的“以人为本”,就要把人作为目的,而不再是手段。 人生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他绝不仅仅是个体通过一系列中介达到作为绝对理念的全体,或者说不仅仅是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并表现必然性的无数个偶然。每一个个体都有自我的价值天空和心灵世界。人类的痛苦、情欲、焦急、失望、绝望与死亡等等,既不是理性能够准确表达的,也不是理性能够克服的。人生不是可以还原于逻辑的,所以“理性的人”是很难准确理解任何一桩自杀案例的缘由的。人生的意义与现有的一切知识,既是不等价的,也是不可通约的。
重整旗鼓的肆阿哥:关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思考,我在4月的新番《梅尔蒂》中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个故事背景是文艺复兴的弗洛伦萨,片中对人物的设计和对16世纪建筑风格的还原,还是专业性的绘画手稿都值得称赞,但今天我想说的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片中的女主角梅尔蒂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从小喜欢画画,在父亲的支持下一直追寻着自己的爱好。
直到有一天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无法再支持她的爱好。15岁的梅尔蒂被母亲烧毁了大量手稿,母亲希望凭借家族贵族的地位想让她嫁个好人家,这样就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母亲语重心长的说到:“女孩子学画画是没有前途的,嫁个好人家才会获得幸福,这样的才是无悔的人生。” 确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这就是最好的出路。
“与其后悔!不如不如后悔的是自己的选择!”梅尔蒂说出的话让母亲不知所措,抱起仅剩不多的画稿跑到了弗洛伦萨的街头,寻找着能够收留自己的绘画工房。
“啊?女人也要学画画?这太离谱了!” “我的画室里不能有女人,滚!” “贵族大小姐和我们不是一路人,您还是请回吧。” 贫民区街道的泥泞弄脏了她的长裙,为了掩饰自己是女性,她用油画刀生生锯断了自己的长发。就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画师收留了她。
画师仔细的看完梅尔蒂的手稿,说到:“你为什么想要成为画家?”梅尔蒂满脸兴奋的说到:“因为喜欢!我在画画的时候会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能画画就会感觉到很幸福。”画师还是一脸无奈的说到:“好吧,先处理好这20块用作蛋彩画的画板吧。”说完画师便走了出去。
处理好蛋彩画的画板,就算是一个有经验的画师一晚也只能处理好4-5块。画师本想着用这个难题刁难一下梅尔蒂,让她回家过上一个这个时代贵族女人该有的正常生活,却没有想到一大早看见的是倒在桌边的梅尔蒂,还有那处理完毕的20块画板。 “你真的处理好了这么多画板啊!”画师惊讶的道。梅尔蒂也渐渐醒来表示着自己不该在工作的时候睡着。画师缓缓开口道:“这画板是用来刁难你的,我本来是没打算收你为徒的。”梅尔蒂略显失望,一边感谢着画师能够认真看完自己的画一边吃力的站起来准备出门接着寻找自己的容身之所。
“您问过我,为什么想成为画家对吧。”梅尔蒂突然说道:“我也不是因为喜欢画画这么纯粹的目的而努力到现在的,画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很清楚女人独自一人生活的困难,所以我只能依靠画画,凭自己的本事活下去!” 这一次画师想起了自己的年轻时候,当年的自己也是因为“活下去”这么简单的理由而努力画画的。
故事中的梅尔蒂对画画的,很显然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两面,缺少了不论哪一面梅尔蒂都不可能有完整的理性。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也好,人生意义也罢,这些问题只有放到特定的故事与生活中去思考,我们才能获得启迪。单独拿出来讨论,虽然可以把这些问题描绘清楚,但是思考总会在最后显得很空洞,毕竟少了了特定的故事帮助我们理解,最好的故事当然是自己的生活。
所以,生活中也要爱思考爱智慧。
想要宁静致远的阿波罗:喜欢这段耐人寻味探索人生又开脑洞的话:大家想想,如果有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在那里,而且你能容易地抄到那个标准答案,人生会是多么的乏味啊(so boring and tedious)!如果这样,人就不是作为一个自由的生命而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精神迷茫、困惑、焦虑和挫败感,都是我们自由生命的伴随物或者代价,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奇妙之处。
半支烟:人生找不到意义怎么办? 不怎么办,接着找啊!这个找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很具有意义了。 虽然伴随着痛苦、困惑、不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惊喜、领悟、快乐。
之前听说过“拥抱不确定性”这个说法,但对这种说法只有一种懵懵懂懂的感觉,知道世事无常,甚至感觉到一种无力感。而这种无力感很可能会让人陷入虚无主义,而所谓的“看开一切”恰恰是什么都看不开,这只会让人陷入一种停滞,这种状态甚至可以说也是一种确定的人生意义,也就是认为人生的意义是没有意义。
而真正的拥抱不确定性是不会因此而停下脚步的,探索的过程让人生的意义变得更加充实,没有确定的意义也不代表没有意义。这种不确定性让意义更丰富了,也让我们的人生意义更加丰富多彩。
我是谁,我要去何方:“生命的意义在于成为你自己”,而自我是在不断实践中呈现出来的,所以,投入生活、工作,在与外部世界的连接中才能不断找到自己。
咕伦敦哒:其实,甚至只是感性,都不那么可怕! 可怕的是,那些自认为特别理性的人,他们依靠理性解决一切问题,那我们和他在一起的人,能感到一个人的存在吗? 在这个时代,我们其实面对着太多太多的理性了,有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活得很不真实!原因很简单,人们说话说的那么彬彬有礼,那么冷静的热情,这是一种职业化的训练,当你发现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他们冷冰冰,和那些AI又有什么分别呢? 甚至我们接到的电话,那个和你说话的“人”,原本就是AI充当的…… 这还是第一种,另外的一种是他们的选择都是一种计算,面对电车难题他们的选择毫无困难,他们为了实现宏伟的目标而不惜牺牲一切!这是伯林从小的心理阴影,对我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惯,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害怕了,甚至面对罗尔斯那种为了公平的理性腿都会打颤!不要觉得我是耸人听闻,那是一种真实的感受……
朱建华:人生的意义,认认真真的感受当下的生活,要仰望星空的,更要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佘天俊:古代人相信有一个普遍真理的存在,只要找到,就能回答所有的问题,大家的标准是可以统一的。现代人接受了不存在统一的价值标准,接受了不确定性。这差不多也就是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差别了。 人生意义不存在一个简单的,标准的答案,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本,从这样的核心出发,生长出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意义。也许这像是无数乐高积木,也许这是不同的种子,也许这是没有烧好的食材。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没有穷尽理性的所有类型,在实践中也不是互不相干的。这2个概念还真是挺混沌的。我记得课里原来是说,正是因为工具理性太好用了,所以现代人总是想用工具理性来解决价值理性的事,才导致了很多问题。然而这里说纯粹的价值理性并不存在,价值理性中往往要使用到工具理性,相互交叉,不穷尽。看来以前理解都错了。还得回头重新看过。
海鸥:这就是人类的奇妙之处,要勇敢的去探索,保持好奇心,保持好奇心
黄礼贤:我觉得探寻人生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这可以用来抵消甚至超越人生本没有意义的问题。
王登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出生的家庭不一样,成长的环境不一样,给自己定义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苛求别人,只要做自己就行。
JINGLEE:如果能轻易找到答案,那人生将停止探索而变得乏味。 每次面临不确定性时,都是一场生命力的展开过程。
心飞未来:做好当下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就已经赋予了意义
赤缘: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你还没找到,别着急,寻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意义!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性的用一种确定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比如说得先找到意义然后才能竭尽全力的付出。如果没找到也就没什么动力持续的走下去。而我现在习惯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正因为需要寻找一些意义与价值,所以才会竭尽全力的去付出!这样才有可能有比较好的结果!事实证明我是对的,过往很多内在的心理问题都解决了。哪怕说我仍然没找到最终极的意义,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变得越来越像自己了!
曾道祥:人该如何存在? 有人说趋乐避苦,但何为乐?金钱财富?万人景仰,社会地位?同样一个问题何为苦?贫穷或者是低贱的社会地位?但同时又有人发明了一个词,与苦为乐。 年齿渐长,岁月偷偷的流逝。渐渐的体验到,片面的执念于趋乐避苦,压抑了生命很多体验。快乐有价值,悲伤也同样是一种美好的生命体验。生活是琐碎的,但这种平常而真实构成了生活的大部分。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同样同时存在于我们的真实生活和工作。只是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但我想绝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良药苦口|得到天津人:人生不是做作业,更不是考试,是寻找,是探索,拥有自我的场景,构建我的网络,我的容器,然后去与其他网络,其他容器相碰撞,产生那种不确定的美
包包:如何寻找到人生意义?并没有标准的可执行的答案。这虽然会让人充满迷茫、困惑、焦虑和挫败感,但这是拥有自由意识的代价。单反过来想如果有标准答案,人活着还有意思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