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03 “人生意义问题”有意义吗?
你好,欢迎回到西方现代思想课,我是刘擎,这是我们加餐的第三期。
提醒你一下,在听这一讲加餐之前,你需要学完课程正文的第7讲,才能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内容。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2020年的夏季奥运会本来计划在东京举办,但由于新冠肺炎的疫情爆发已经决定延期了。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奥运会有什么意义呢?
世界冠军跑得再快,快得过汽车吗?游泳健将游得过高速游艇吗?跳高运动员高得过飞机吗?所有人力可达的“更快更强”的能力,我们现在都可以通过技术来实现。那么,去比赛人的体能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还要为此举办盛大的集会,还有那么多人为此激动兴奋呢?
奥运会展现的体能力量,没有多少实用的 功利价值 (in terms of utility),但它仍然让我们感到有意义,因为它体现了人类的自我超越精神,体现了人类在体能上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人类能够不断挑战和超越极限,对吗?
那么,在精神领域也是一样的,人类对思想的探索,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直接的实用价值。但这种探索本身,展现了人类在智性能力方面可能达到的水平,大思想家就代表了这种探索的最高境界。
在课程的第7讲中,我们开始探索的人生意义问题,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直接功用的主题。提出和探究这个问题,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个标志。
我在留言区看到了许多问题、评论和见解,再一次感受到得到的朋友们积极思考的精神和一些精彩的见识,令我印象很深。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我没有什么独到的学说理论,今天先做几个问题的澄清。以后也会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人生意义问题”有意义吗?
首先,我们都知道,人生意义是人类永恒的问题,没有确定的唯一答案。如果有答案,就不会成为永恒的问题。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始,就在追问生命的意义,他说过“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西方思想史2000多年以来都没解决这个问题。面对这种局面,很自然会提出一种怀疑:这个问题真有价值吗?这会不会是一个假问题呢?
这也是一种回应方式,就是通过否定这个问题的真实性或意义,来摆脱这个问题的纠缠。这不是回答了它,而是把问题本身给取消了。这是一个绝妙的办法!而且操作很简单,不过前提是:你要能够坚定不移地保持这个办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我觉得也不错。但我个人不太相信这个方法,因为这个办法可能也靠不住。为什么这么说呢?
世界上有许多问题并不紧迫,却是重要的。人生意义就是典型的“非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它一般没有紧迫性,你不用天天去思考它,甚至可以忘了它。但它很重要,因为, 即使你不一定能意识到,但你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选择、判断和行动,实际上都取决于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包括“人生问题是一个假问题”这种回答)。
人生意义问题并不总是显露的,但它会如影随形,而且它总是有可能会突显出来。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我们叫做“深度反思”的时刻),比如生老病死的时刻,遇到重大的选择时刻,比如失业和失恋,或者相反,需要在太多的机会之间做出选择——在这种深度反思的时刻,取消人生问题的办法就变得不那么可靠了。
当然总有例外存在。有些人就是在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就事论事”,不去考虑根本性的所谓人生意义问题。这样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幸运的。但他们的经验无法作为普遍通用的范例。我们就是想学,也学不来的。
深度反思的时刻,往往不期而遇,会突如其来。2020年春天的这一个月里,因为疫情,我们的社会好像突然“停摆”了,很多人会进入或者接近那种深度反思的时刻,就是跟平时忙忙碌碌的节奏拉开了距离,来思考我们忙碌的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所以我认为, 永恒的问题,可能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并不能由此推论说这个问题没有价值。 数学史上还有一些伟大的“猜想”,至今还没有被证明,但它们仍然激励着一代代伟大的数学天才前赴后继,那些猜想本身有着重要的价值。
思想家的努力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人生意义没有令人满意的回答,那么历史上的所谓大思想家在干什么啊?
40年前,当我还是理工男的时候,就经常嘲笑学文科的同学,说我们学的科学技术领域,几百年来获得了多么巨大的进步,简直就是日新月异。可是你们“文科生”在干什么呢?忙了2000多年,到现在还是在引用孔子、孟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还是在思考那些老问题,不觉得丢人吗?这当然是我太年轻太简单、完全天真的看法,那时候太幼稚了。
对人生意义问题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回答,完全不等于没有思想进展。对这个问题,思想史上各种不同的尝试努力,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比如,我们第二单元讲的三位思想家,尼采、弗洛伊德和萨特。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分析,甚至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虽然这些回答并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但他们对思考这个问题本身,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启发性线索,也告诉你历史上试图给出的答案有哪些局限,有哪些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的课程选择这三位思想家,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充分的,具有绝对权威性。而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是一种典型的代表: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辨析澄清,以及他们给出回答的尝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为什么克尔凯郭尔要说“纵身一跃”?
第三,许多学友的问题聚焦在“纵身一跃”这个说法,关心怎么做才能纵身一跃?向哪个方向飞跃?这里呢,有一点点误解,就是把“纵身一跃”本身当成了回答或者当成了方法。
实际上 ,纵身一跃是克尔凯郭尔提出的一个“限定”或者说约束:他要告诉我们,试图用理性推论来求证信仰,这里面有重大的局限,会遇到一个巨大的逻辑裂痕。
求索人生意义的过程当然离不开理性求证,纵身一跃并不是说你应该完全抛弃理性知识,当然不是。而是说,理性是不够的。 理性的知识和求证是通往信仰之路的必要条件,但无法成为充分条件。
人生意义是“活出来”的吗?
第四,还有些同学,对人生意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答案,有许多种,每个回答都很有意思,也引人思考。但思考之后往往会发现,答案又会引发新的问题。
比如,有人说,“人生的意义不是问出来的,也不是回答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这就很精彩。“活出来”这个说法给我们一个蛮新鲜的认知体验,我觉得这很有启发性。这就是说你不能光凭逻辑思辨和知识来应对这个问题,换句话说,把问题转变为“实践导向”,这很精彩。
但是呢,如果进一步追问:“活出来”是什么意思呢?是靠行动、靠体验和靠实践吗?那么行动体验实践当中包含思考吗?包含对追问的应答吗?否则什么叫“活出来”呢?
活出来的意思,并不像漂流在生活河流中的一片树叶那样随波逐流,对吧?那只是“被活出来”。 “活出来”本身包含着你的主体意识,你的自主性。这里就有你的意志在起作用。但什么构成了你的行动意志呢?当然包含着体验,但也离不开思考、判断、追问和回答。
你看,这样一来,问题又回来了,“纵身一跃”这个限制似乎没法驱散。
再比如,还有一些很有启发性的回答,很多是与心理学有关。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家都很熟悉,他有一个人生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说,人最基本的需求是WIFI——当然不是啦,是生存和安全,而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

你看,这是一个多好的答案啊。人如果能找到“自我实现”的方式,就获得了人生意义的回答。
但是,仔细想想,自我实现本身又是一个开放的结构。你会问,什么是自我实现呢?我们如何实现“自我”呢?这本身又需要一个判断标准,而这个标准也不一定是普遍统一的。于是, 自我实现是一个答案,它给出了某种方向和启发,但同时呢,在它内部也包含着开放性的问题。
所以, 人生意义是一个“终极关怀”问题,对终极性的问题,我们并没有终极性的答案,我们都是一直“在路上”的。这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性特征”。
最后,如果你有什么感想和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到我的知识城邦留言。这些加餐最初是在知识城邦发布的,我把这一讲加餐的原始链接放在了文稿最后,点击进入原始链接,你还能看到同学们之前的讨论。
我们下次加餐再见!

热门留言
淸风徐来:请让我试着给人生意义下个定义: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是在他生命的某一时刻,与“人生意义”这四个字不期而遇,开始在乎它、思考它、琢磨它,想探究它的真相的时候,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这种生命体验可能会有责任与压力,出现驻足与停留,甚至还有痛苦与迷惘。但是,如果这种人生体验比较好的话,则会显示出舒畅与豁达,信念与坚守,憧憬与希望,由此人生意义也便拓展开去。
如果借用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思想,来形容这种体验的话,我与人生意义之间会不时出现那种“我和你”的感觉。如果用克尔凯郭尔所说的“纵身一跃”来形容的话,那么这种体验可能会出现不止一次的“纵身一跃”。如果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表达的话,会有一种莫名而独特的“心流”之感。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您又意下如何呢?
Edmund:人生意义问题没有答案,这才是我们每个人能活出自己的前提,哲学家的思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系,让我们看到当理性直面这个问题时所发挥到的极致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纵身一跃”不是答案本身,克尔凯郭尔提示你我,人生路上,要勇敢,保持思考,保持开放
不远·道·人-谈判思维:从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就在追问生命的意义,他说过“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很久以前就听过这句话,也怀疑过自己的人生的意义何在。按这句话作为标准判断,以前的人生经常被生活推着走,也像一头蒙着眼拉磨的驴子一样,被生活给过了。近两年接触更多关于人文的作品,才让我有机会向内探索,了解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己的需要,而什么才是自己的自我价值,感觉就像生命的荒漠一下子成了绿洲,生命一下子变得鲜活,真正有机会能和自我对话,能和自我一起去探索新的人生。非常感谢!
王黎璐:“人生意义问题”有标准答案吗?我认为在这个方面,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明确的观念,就是人生本来就是复杂、矛盾的。“人是一种合题,是矛盾的合题。”其次,我们必须保护每个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和权利。最后,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要受到社会和国家道德和法律的限制,而且,每个个人都要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必要的时候要走出自己的个人生活,履行自己的道德职责。至于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除了社会和国家提供的基本条件外,就只能依靠个人的不断努力了,因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个体之外,而在个体的心灵之中。
牛震:生命的意义,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们之所以探寻,终极原因是因为生命是有限的。 人,总不想自己活得毫无意义吧。
意义是活出来的,而不是被活出来的。其实,有时候“活出来”和“被活出来”是很难区分的,在“改变世界”之前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改变世界”。朱元璋乞讨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当皇帝。
伯凡日知录里讲过的一个观点,有一种路,一旦踏上,它会带着你前行,人走出了路,路也在塑造着人。
不是说“打哪指哪”,而是生活本身和生命的意义应该是相互影响的吧。
笑自来:嘿嘿,人生的意义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我一直都在探索中。最近的新冠和身边同事的突然离去,都让我反思活着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也许就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刹那,宁静平等地对待周边的无常。
曾道祥:人生的意义,迷茫时常在思考?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什么理想啊,志向啊等等誓言和豪情壮志,一遇到挫败就开始怀疑,甚至忘得一干二净。 思考人生的意义,还有意义吗? 我想有,而且必须有。一个人的生命如泛海孤舟,而寻找意义感,就好比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那怕灯塔指引你的方问也许偏差,但不至于漫无目的。 至于人生的意义,我在武志红老师的年度课程中听到的开篇导浯“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领悟中了头脑中的很多信条其实不是自已的。只有你自已内心深处的真正选择,生命才有意义。
金戈铁马:人生在世匆匆数十年,怎样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我想这是每个人心中都在反复追问自己的重要问题。如果像自然界的动物那样,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繁衍后代而生存,那么这样的人生显然没有什么意义。而如果一个人想要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意义,那就要发挥自己独特的能力,却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价值;这当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做出改变世界的惊天壮举,事实上这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是认清自己的能力,然后去选择那些能够让自己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事情;如果把探寻人生意义比作登山,那么我们并不是在攀登一座那种看不到尽头的山峰,而是完全可以登上山顶的。只要每个人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就一定能让自己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破,以自我实现的方式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寻。
Lemon:人生意义是一个“终极关怀”问题,对终极性的问题,我们并没有终极性的答案,我们都是一直“在路上”的。这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性特征”。 我在多年以前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我心里觉得应该是有,只是我不知道,我希望在智者那里找到确定的答案,学习哲学,学习生命科学,学习一切有可能存在答案的地方,原来2000多年以来那么多有智慧的人也最终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有人说人生没有意义,现在也终于不再纠结,活着,体验好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人世间的风雨彩虹,深爱与被爱!不浑浑噩噩,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纵身一跃在这滚滚红尘中!或许没有确定的答案更好,用真实生命书写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时欣然,死时坦然,或许这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佘天俊:人生有没有意义,有三种答案,有,没有,和探索。 对于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可以参考法律的思维方式。法律不是为了追求公平,但一定追求确定性,让未来的任何人和事,对法律有确定的预期。对普通人来说,人生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也一样。确定一个有,或者确定一个没有,也就行了。 这个问题类似一个基础的问题,很多更多的思考,思维方式,都会建立在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一个答案,不动摇的相信,未必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思考这个问题的哲学家,当然不同了,探索人生有没有意义本身,一定具有重大人生意义。反反复复的压力测试,反反复复的思想实验,可能只为锤炼出一些可以生长人生意义的根基。 活出人生的意义,我觉得不是怎么活才有意义,活成什么样才有意义,而是活,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所以需要认真对待的,不是人生意义,而是需要认真的活。认真对待头脑的涟漪,认真对待身体的感受,认真对待与外界的链接。 意义,是人为赋予的,活,是本身。
川貝:这一讲加餐,我仿佛get到了哲学的意义,就是不论谁曾经说过啥,哲学家都能接着继续说,还能花样百出屡说履新,对于人生意义这样的终极关怀问题,无论谁给出了答案,一定是不完备的片面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被定义为永恒的问题,有完备答案就与这个问题本质构成矛盾。“不去想”可以,但有本事“再别想”,而且人们无法控制别人都不去想,甚至无法控制自己,这不禁让我怀疑,人类到底是不是一种长在意义上的动物?就像刘老师说的那样,想这个问题是人类智性的体现。
所以一边活着一边想着一边去做,死了之后,一个人全部人生的意义自然就留给了别人,去判定去评说。那些造福黎民苍生的丰功伟绩的意义,相比对当事人自己,可能对别人来说才更具意义。所以人生对自己的意义,与人生对别人的意义,可能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作为生命个体,吃饱穿暖有人爱,享受了人类文明积累发展到他所生活的时代所带来的诸多便利,幸福快乐的过了一生,但唯独对整个人类没做出任何贡献,人类历史有他没他无所谓,这样的人生有意义么?
可见之所以答案五花八门,很可能是因为问得模糊不清定义不明还莫名其妙。如果人真的是长在意义上的动物,那么问人生意义,不就是问“问”本身么?我们很难或根本就不能彻底地思考“思考”本身,这件事超纲了。总感觉这话早就有人说过,康德的“先天综合”是不是就在讲这个来着,果然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还是多声部变奏复读机。
梓豪:是啊,无论是那一种“答案”,都避不开更深一层的追问。尼采说“成为超人”,那要成为怎样的超人,创造和实现怎样的价值呢?有人说“活出来”,那么要活出怎样的自己和未来呢?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又是要实现怎样的自我,实现什么呢?这些“答案”,都会指向一个更深的答案。
而这个更深的答案,是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的。正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祛魅”,人的内心不再受限于同一套信仰和标准,所以才诞生出更多的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的不同想象。所以,对于人生意义问题,可以有许多“答案”来指明它回答的方向,但最终的回答,只能每个人自己去迷茫,去烦恼,去尝试,去挣扎,自己去做出选择。
Silas:有的问题不一定非要一个答案.思考过程的本身就是意义. 首先问意义是什么? 意义就是在框框里填充一些内容. 人生又是什么? 人生的本质是一段时间. 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在这一段时间内,你往里填充的内容,就构成了你人生的意义.
乌尚书:如果人的思维也是一套运算系统的话,思考意义的问题就是最大的而且是无解的那个BUG。人生中的任何事,只要加上“它有什么意义呢?”,多问几次总会陷入死循环。 “每天都要重复的吃饭,有什么意义呢?” “不吃就不能活着啊。” “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活着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啊!” “那你有什么价值呢?” “我。。我也不知道。。” 意义的问题一年总会有几次在低潮的时候去思考。但总也想不出答案。在老师讲尼采的课里得到了很大启发,当“上帝死了”,赋予我们意义的上帝没有了。这时候只有靠我们自己给自己赋予生活的意义,成为一个超人。 这些年不断的学习,包括心理学,我知道了幸福只能在投入的爱一个人、投入的爱一件事里面获得,我努力的追寻我的爱人,有了自己的宝宝,我投入一切去爱他们,虽然辛苦,但特别充实,特别幸福。虽然生命意义的终极答案并没有找到,不过我自己的意义好像找到了。
Axelrod吴忠鹤:我想到一个特别的联想,古代的人有的时候把个人在史书里的名声看的比生死还要重要。 这是不是一种「终极关怀」? 所谓终极关怀,也就是我们穷极一生要追求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最难的地方在于,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认知。我们总是想着我们在不断的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律,但这是不是也是我们的认知? 哪怕我们现在特别看重的,当做终极关怀的问题放在1000年后是不是也就像我们现在看古人一样? 我现在的答案是,既来之则安之,既然知道自己在追逐的「责任」、「幸福」以后不值一提,不如就先把它作为终极关怀未尝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案,老师您说呢?
黄礼贤:对人生的意义的探求,我一直在路上。也愿意跟各位学友一起进步,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强子:没有终极答案,只有不断探索在路上。
莫毅: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终极答案让人们永远在路上,才激发了人们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我认为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的最好方式是让它成为习惯,比如跑步,读书,准备考试,学习得到app。至于老师说的逻辑裂缝非常开脑洞,实际生活中不一定能发觉或深思这些问题,您帮我打开了一个起点,非常感谢!
半支烟:当我们摆脱了生存危机就会带来意义危机,而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摆脱意义危机的话,我们是不是也就会面临另一种危机呢? 人总是在危机中探求解决方案,人似乎也在主动探求危机,这似乎就像是人的一种本能。危机总是因人的存在而存在,人对危机的感知恰恰成为了人的动力。 感知危机可能会成为一把钥匙,是我们通向下一个阶段的钥匙。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对于其中的每一个人,这种对于危机的感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也让我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也就是现在很多人感到的焦虑甚至是抑郁情绪,可能都来源于对危机缺少感知。因为,人是不能“停下来”的,一旦停下来了就意味着终结。而这似乎就是人对于危机的感知的本能在起作用。 尤其是我们处于转型期的这个阶段,我们从生存危机中刚刚解脱出来,我们缺少对于意义危机的感知。而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得到了“活出来”这种对于意义问题的逃避,而且这种方式在对效率高度追求的现代也确实有效。但是这种逃避迟早会有无法支撑的时候。尤其在疫情的影响下,全世界都慢了下来,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逃无可逃。 所以我也认为疫情带来的不全都是灾难,也有着对全人类的积极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让更多人来思考意义问题。而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意义的思考会让人类的发展更稳健,也会让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尊重,让人更像人。
柳秉儿:我想,人生意义可能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偏好。而这种偏好是自定义的。
问题可以找答案,偏好主要凭当下的感觉。
评论